《公民与社会》教学大纲
Citizens and Society
课程编码: 23A06350 学分: 2 课程类别: 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 32 其中讲课: 32 实验或实践: 0 上机:0
适用专业:国际政治
推荐教材:
张金岭:《公民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参考书目:
1.程长志:《公民与社会》,巨流图书公司,2012年
2.王玉华:《公民与社会》,高立图书有限公司,2011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公民与社会》蕴含了现代公共管理和政府社会治理中的基本知识和逻辑,是管理学专业的一门理论性的、综合性的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公共责任感。任务是通过《公民与社会》的课程教学,使学生增进与民主社会的行动能力、培养多元的价值关怀与公民意识、充实公民与社会领域的相关理念和知识。
课程的基本要求
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如下:
1、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多思考,在课堂讨论中培养公民社会理念;
2、掌握公民与社会的基本理论,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进行分析案例;关注公民与社会领域的一些新思想和新观点的出现。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心理、社会与文化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掌握个人、家庭、性别、文化、媒体、族群的知识,熟悉公民、社会的内涵、特性等内容;掌握公民社会领域的研究对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化多样性、性别等因素对公民身份构成的影响。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视频观看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从个人、家庭到亲密关系
一、自我认同与他人的界限
二、婚姻关系与维系
三、多样性的现代化家庭
四、亲密关系的转变
第二节 性别关系的现代生活样貌
一、性别的身体与角色
二、性别、空间与权力
三、性别平等
四、建立相互尊重的性别关系
第三节 多元文化与族群关系
一、文化多样性
二、族群认同与差异
三、宗教生活的实践
四、全球化与在地化
第四节 媒体素养与公民传播权利
一、媒体养成与言论自由
二、媒体识读
三、公民传播权利与责任
第二章 教育、道德与法律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教育、道德与法律的知识,理解伦理、道德、制度因素在维系“社会”场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公共道德、职业生活和道德伦理的关系;社会规范对公民以及社会的塑造
第一节 教育、伦理与道德
一、教育与公民素养、教育管道及终身学习
二、公德心与公共伦理
三、职业生活与工作伦理
第二节 基本法律制度认识
一、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
二、法律位阶和分类
第三节 宪法、行政法与生活
一、宪法的基本认识
二、宪法中人民的权利与义务
三、行政法的基本理念与作用
第四节 民法、刑法与生活
一、财产与交易安全的保障
二、婚姻与家庭制度的保障
三、劳工权利的保障
四、犯罪的成立要件、青少年犯罪的处理
第三章 政府与民主政治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国家、政府概念,理解民主的释义以及公民参与的内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政府、民主与公民的关系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视频观看
第一节 国家的组成与目的
一、国家的条件与功能
二、国家统治的正当性
三、国家治理机制
第二节 政府组织、功能与权限
一、政府体制的类型
二、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互动
三、公私协力关系
四、利益团体与政党
第三节 国家运作的基本原则
一、宪政主义与权力分立
二、宪政主义与法治
三、政府的角色
四、效能政府与政府再造
第四节 民主制度与公民参与
一、“民主”的涵义
二、社区意识与公民参与
三、社会公益与志愿服务
四、公共政策论辩
五、民意与公共政策
六、国际政治与国际社会
第四章 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经济学领域的基本概念,通过政府对经济、市场的干预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要义所在。
[教学重点与难点] 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异同
第一节 经济学基本概念
一、经济学的基本定义与课题
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三、均衡价格与数量
第二节 经济活动与市场型态
一、生产要素与经济发展
二、消费与储蓄活动
三、市场型态
第三节 经济指标与经济政策
一、基本经济指标
二、失业与物价问题
三、货币的意义与需求
四、政府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面相
二、阻碍可持续发展的归因
三、发展环保经济与生态旅游产业
第五章 治理理论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掌握治理的基本概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来掌握治理的内在逻辑和要义所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治理的内涵
第一节 治理基本概念
一、治理的基本定义
二、治理的特征
第二节 治理的实践类型
一、全球治理
二、民族国家治理
三、社区治理
第三节 治理的目标
一、治理目标界定
二、公共产品的内涵
三、公共产品的分类
四、公共产品的供给
第四节 治理与政府职能转变
一、政府职能的内涵
二、治理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
第六章 非政府组织理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掌握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概念,通过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比较研究,来掌握非政府组织的内在逻辑和要义所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非政府组织的内涵
第一节 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概念
一、组织的基本定义
二、公共组织的基本概念
三、非政府组织的定义
四、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五、非政府组织的类型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的关系
一、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的同质性
二、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的异质性
第三节 非政府组织建设路径
一、非政府组织的文化建设
二、非政府组织的财务制度建设
三、非政府组织的法制建设
第四节 非政府组织建设反思
一、非政府组织的自治性建设反思
二、非政府组织的文化建设反思
三、非政府组织的财务制度建设反思
四、非政府组织的法制建设反思
撰稿人: 吴限红 审核人: 高海虹
上一:【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政治制度》教学大纲
下一:国际政治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请点击课程名称获取 20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