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课程编号:23A08000 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48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社会学类
推荐教材:
李芹:《社会学概论》,山东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参考书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2.戴维·波普诺:《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3.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比较系统、概括地掌握社会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学习社会学的相关课程打好基础。由于本课程是针对大一新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所以课程的引领作用尤为重要。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一方面是讲授课程的主要内容:文化、人的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区、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社会问题等。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引领学生对社会学的感悟,激发学生关心社会、参与社会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主动参与课程讨论,并把这些要求均作为平时成绩的测量标准,考试主要通过期末试卷成绩和平时成绩来考核。
2.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3.要求学生在学习掌握社会学基本知识体系后能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观点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来客观分析自我与社会。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绪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与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熟悉社会学的基本功能及其应用价值。掌握社会学的基本概念,重点理解和把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特点与研究领域。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研究方法。
[授 课 方 法]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二、社会学的学科特征
三、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第二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一、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的演变
二、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三、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学的基本功能
一、认识功能
二、管理功能
三、教育功能
第四节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二、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三、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第二章 社会学发展简史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西方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掌握西方社会学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流派的主要思想,对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主要代表人物及流派的理论观点。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与形成
一、 西方社会学创立的背景
二、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
三、 西方社会学的形成
四、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第二节 现代西方社会学的发展
一、现代西方社会学发展的特点
二、现代西方社会学主要理论派别
第三节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社会学在中国的传入与传播
二、社会学在中国的成长与建设
三、新时期中国社会学的恢复与重建
第三章 社会及其构成要素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的基本特征,理解马克思主义看待社会的基本观点,掌握社会、社会结构、社会运行等基本概念,掌握社会结构的基础知识与理论,把握社会运行以及社会形态的内容或类型,提高从整体上认识社会和解释社会的能力,合理分析社会的三大构成要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合理分析社会的三大构成要素。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一、“社会”概念的由来
二、西方社会学的社会观
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
四、社会研究的基本视角
第二节 社会结构与功能
一、 社会结构
二、 社会的功能
第三节 社会的构成要素
一、自然环境
二、人口
三、文化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了解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理解社会化的基本含义与特征,掌握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及社会化的基本过程与内外条件,掌握角色概念的基本知识,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化的基本过程与内外条件。
第一节 人的社会化概述
一、 社会化的界定
二、 社会化的特征
三、 社会化的类型
第二节 人的社会化的条件与过程
一、 社会化的条件
二、 社会化的过程
三、 社会化的途径
第三节 社会角色
一、社会角色的含义
二、社会角色的类型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
第五章 社会互动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了解社会互动的基本含义与影响因素,理解社会互动的基本理论,掌握社会互动的基本手段与各种互动方式,从社会学角度全面认识集体行为的定义、特征,明确集体行为产生的原因与条件,了解集体行为的各种类型,客观看待网络互动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互动的基本理论;集体行为产生的原因与条件。
第一节 社会互动概述
一、 社会互动的含义
二、 社会互动的条件
三、 社会互动的功能
四、 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
一、 符号互动论
二、 拟剧论
三、 本土方法论
第三节 集体行为
一、 集体行为的含义与特征
二、 集体行为产生的条件
三、 集体行为的主要类型
第四节 网络互动
一、 网络互动的含义
二、 网络互动的基本特点
三、 网络互动中的社会问题
第六章 社会群体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群体的概念、特征与类型,掌握社会群体对于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重要价值,明确社会群体的结构及其作用过程,着重把握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形成条件及其功能,重点认识家庭的含义、类别,理解影响家庭功能变迁的诸多社会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条件及其功能、影响家庭功能变迁的社会因素。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一、 人类生活的群体性
二、 社会群体的含义与特征
三、 社会群体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社会群体的内部结构
一、 社会群体的规模
二、 群体规范
三、 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
四、 群体领导与决策
五、 群体凝聚力
第三节 初级群体
一、 级群体的含义与特征
二、 初级群体的形成条件
三、 初级群体的主要功能
四、 初级群体的变化及其影响
第四节 家庭
一、婚姻——家庭的基础
二、家庭的历史演变
三、家庭结构与功能
四、当代家庭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 社会组织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社会组织的要素、特征与类型,认识社会组织目标的意义,掌握社会组织的内在结构与外部关系,重点把握社会组织的不同管理方式,熟悉西方社会组织的管理理论,对中国转型期的社会组织状况有基本的了解。学会运用社会组织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转型期的社会组织形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组织的不同管理方式。
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
一、 社会组织的含义与特征
二、 社会组织的主要类型
三、 社会组织的目标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结构与管理方式
一、 社会组织的结构
二、 社会组织的管理方式
第三节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组织
一、单位组织
二、非营利组织
三、家族企业
第八章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社会分层的基本概念、特征、标准与方法,系统掌握社会分层的各种理论,科学地认识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及其发展趋势。掌握社会流动的概念与理论,明确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认识社会流动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学会运用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基本知识分析各种社会分层与流动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分层的主要理论;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
第一节 社会分层
一、 社会分层的含义与特征
二、 社会、分化的社会不平等
三、 社会分层的标准与方法
四、 社会分层的理论研究
五、 人类社会有关分层制度的简介
第二节 社会流动
一、 社会流动的含义
二、 社会流动的类型
三、 影响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
四、 社会流动的作用与价值
第三节 中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一、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
二、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
第九章 社区与城市化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社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系统掌握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基本特征与类型划分,了解城市化的基本知识,对中国城市道路有全面的认识,掌握社区发展与社区研究的基本状况,学会运用社区知识与理论分析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城乡社区的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基本特征;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城乡社区的发展特点。
第一节 社区概述
一、 社区概念的由来和含义
二、 社区的构成要素
三、 社区的类型
四、 社区的研究
第二节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一、 农村社区
二、 城市社区
第三节 城市化
一、 什么是城市化
二、 城市化的影响
三、 中国的城市化
第十章 社会制度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社会制度的概念与特征,明确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认识社会制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学会分析各种基本的社会制度,着重把握社会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特别是深入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制度改革的状况与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制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特征
一、 社会制度的含义
二、 社会制度的起源
三、 社会制度的特征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一、 社会制度的构成
二、 社会制度的功能
第三节 社会的基本制度
一、 社会制度的分类
二、 几种基本的社会制度
第四节 制度化和制度的生命周期
一、 制度化
二、 制度的生命周期
第十一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社会学有关社会变迁的过程和理论,充分认识现代化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变迁。掌握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理论。全面客观的分析全球化的表现和矛盾。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理论。
第一节 社会变迁
一、 社会变迁的含义
二、 社会变迁的原因和过程
三、 社会变迁理论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一、 社会现代化的概念及由来
二、 社会现代化的内容
三、 西方关于社会现代化的理论
四、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
第三节 全球化
一、什么是全球化
二、全球化的表现
三、全球化的矛盾
第十二章 社会问题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社会问题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把握社会问题的不同类型,系统掌握不同学者、不同流派对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成果,科学认识社会问题的成因,学会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与条件,对转型期中国社会问题进行社会学的分析与思考。
[教学重点与难点]不同流派对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型期中国的社会问题。
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问题
二、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
一、 社会整合论
二、 社会病理学
三、 社会解组论
四、 价值冲突论
第三节 当前中国的社会问题
一、当前中国社会问题的基本状况
二、当前中国社会问题的成因
三、当前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
第十三章 社会控制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社会控制的含义、特征及其类型,重点掌握社会控制若干手段的内容及其作用,认识越轨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内涵,掌握不同学科有关越轨与犯罪问题的理论,学会运用有关社会控制的理论分析中国当前各种越轨行为。
[教学重点与难点]越轨与犯罪问题的理论。
第一节 社会控制概述
一、 社会控制的含义及特征
二、 社会控制的基本类型
三、 社会控制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基本方式
一、 政权控制
二、 法律控制
三、 纪律控制
四、 习俗控制
五、 道德控制
六、 社会舆论控制
七、 宗教控制
第三节 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
一、 越轨行为的含义与类型
二、 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
三、 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撰稿人:任晓敏 审核人:龚晓洁
上一:【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政治制度》教学大纲
下一:国际政治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请点击课程名称获取 20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