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社会学》教学大纲
Labor Sociology
课程编码:23A07112 学分:2.0 课程类别: 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推荐教材:
林勇:《劳动社会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目:
1.袁方、姚裕群:《劳动社会学》(第二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
2.刘艾玉:《劳动社会学教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劳动社会学》是9965必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应用性。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较全面地、系统地了解、理解或掌握劳动社会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并能结合我国劳动领域中的实际情形与理论研究的一般成果,对学科形成框架性的理论性认识。因此,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一是使学生了解劳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劳动社会学的主要知识体系、基本观点;二是使学生在掌握劳动社会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当前劳动领域的一些现象能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三是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运用劳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当前劳动领域的问题,并尝试着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四是培养学生对劳动与职业的认识与态度,提升自身的劳动素养与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
1. 本课程以老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专题讨论,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学生应在课下阅读相关文献,完成课后作业。
3. 学生的课堂表现等相关情况计入学生平时成绩。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绪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劳动社会学的含义,了解劳动社会学学科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理解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掌握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劳动社会学学科发展的阶段,掌握其理论发展的概况与主要流派的观点,理解国内学科研究的基本视角。
[教学重点与难点]劳动的含义;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劳动社会学的理论。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劳动社会学概述
一、劳动社会学的产生条件
二、劳动社会学的含义
三、劳动——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几个相关概念
四、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五、劳动社会学的特点
第二节 劳动社会学研究现状与理论
一、国外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三个阶段及其议题
二、劳动社会学的经典理论
三、现代劳动社会学理论
四、中国劳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第二章 劳动的社会结构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理解劳动社会关系中市场体制的四个运行主体、及主体间的六种复杂关系,理解劳动社会关系中的三方性结构及其主要内容;解劳动的产业结构构成情况及产业结构变迁的一般规律与趋势,掌握职业的含义,理解职业的功能,理解并掌握职业分类的原则与方法;了解劳动的环境,掌握劳动的社会心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劳动社会关系中的三方性结构;职业的功能;劳动的社会心理。
第一节 劳动的产业和职业结构
一、劳动的产业结构
二、劳动的职业结构
第二节 劳动的社会关系结构
一、市场体制的四个运行主体(要素)
二、市场体制下的运行主体间的六种关系
三、劳动社会关系中的三方性结构
第三节 劳动的环境与社会心理结构
一、劳动的环境
二、劳动的社会心理
第三章 劳动者及其社会化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劳动者的含义,理解劳动者的素质构成,理解并掌握劳动者身处其中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掌握劳动者社会化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劳动者的素质构成,劳动者社会化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劳动者及其素质
一、劳动者界定
二、劳动者的素质分析
三、劳动者的能力
第二节 劳动者的社会化与行为
一、劳动者的社会化
二、劳动者社会化的过程
三、影响劳动者社会化的因素
四、劳动者行为
第四章 职业生涯与职业选择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理解职业生涯的含义,掌握影响职业生涯的社会因素,了解职业生涯风险;掌握职业选择、职业匹配等基本概念的含义,理解个人对职业的要求与选择的相关理论,掌握影响我国个人职业选择的各种因素,了解多视角下的劳动者与职业匹配的主要理论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影响职业生涯的社会因素;影响我国个人职业选择的各种因素;多视角下的劳动者与职业的匹配理论。
第一节 职业生涯
一、职业生涯的概念与特性
二、影响职业生涯的社会因素
三、职业生涯发展阶段
四、社会转型与职业生涯风险
第二节 职业选择
一、职业对人的要求与选择
二、人对职业的要求与选择
三、多视角下的劳动者与职业的匹配
四、当今青年的择业特点
第五章 职业分层与职业流动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理解职业分层的含义,了解职业分层的理论渊源,掌握影响职业分层的因素;掌握职业流动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理解当前我国劳动者职业流动及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影响职业分层的因素;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职业分层
一、职业分层的含义
二、职业分层的理论渊源
三、影响职业分层的因素
四、职业分层的方法
五、我国的职业分层
第二节 职业流动
一、职业流动的分类和模式
二、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
三、中国的职业流动及其问题
第六章 劳动组织与组织文化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劳动组织的含义,理解劳动组织的结构,掌握劳动组织的功能,了解劳动组织理论;掌握“单位”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了解单位组织的特点,理解工会的性质以及我国工会的权利与职能;掌握劳动组织文化的定义、构成要素、特征和功能等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劳动组织的结构;劳动组织的功能;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 劳动组织概述
一、劳动组织的含义
二、劳动组织的分类
三、劳动组织的结构
四、劳动组织的功能
五、企业劳动组织的工作内容
六、非正式组织
七、中国工会组织
第二节 劳动组织文化
一、劳动组织文化的兴起
二、劳动组织文化的内容要素
三、劳动组织文化的类型及特点
四、中国劳动组织文化建设
第七章 劳动就业及其相关问题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理解就业和就业者的学科含义,掌握就业的目标;理解失业的含义,理解失业现象产生的原因,了解失业的代价;掌握劳动报酬与社会收入分配等定义、我国的社会收入分配问题等基本知识;了解非正规部门就业及可能产生的问题,掌握最低工资制度及其制定需考虑的诸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就业者的界定;非正规部门就业;制定最低工资制度时需考虑的因素。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第一节 劳动就业
一、就业的含义
二、就业的社会意义
三、就业目标
四、劳动就业制度
第二节 相关问题
一、非正规部门就业问题
二、最低工资制度及其问题
三、社会收入分配问题
第八章 劳动中的特殊群体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作为我国劳动中的两大特殊群体之(残疾人和女性)的劳动就业情况;理解残疾人的含义及这一群体对就业的条件要求,了解残疾人的就业局限,了解当前我国残疾人就业的一般政策;了解作为我国劳动中的女性特殊群体的劳动就业情况,掌握我国女性就业参与的现状与特点,理解我国劳动领域中的性别不平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残疾人的就业局限与就业特点;劳动领域中的性别不平等。
第一节 残疾人群体与就业
一、残疾人的就业条件
二、残疾人的就业局限
三、残疾人的就业政策
第二节 女性群体与就业
一、女性劳动能力
二、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的现状与特点
三、劳动领域中的性别不平等
四、女性劳动参与面临的挑战
撰稿人:杨洪斌 审核人:朱丽敏
上一:【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政治制度》教学大纲
下一:国际政治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请点击课程名称获取 20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