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学大纲
HumanBehavior andSocialEnvironment
课程编码:23A08009 学分:2.0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
推荐教材:
龚哓洁,张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目:
1.王瑞鸿:《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2.查尔斯•H•扎斯特罗,卡伦•K•柯斯特-阿什曼著,师海玲,孙岳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4.乔斯•阿什福德、克雷格•雷克劳尔,凯西•洛蒂著,王洪亮,李艳林,林虹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生物学、心理学与社会学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5.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
6.费尔德曼,苏彦捷译等:《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4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
7.谢弗,邹泓等译:《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思想与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社会工作专业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以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为主线,讲授有关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基本方法。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内容,通过课堂授课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通过考察个人成长过程中,能够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上所具有的特点、各时期涉及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同时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角色。
课程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是9965必赢社会工作专业在大二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研究对象及相关理论;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分析,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主要知识体系、基本观点及其在日常生活问题中的运用。
2.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学生课下阅读、思考,使学生在掌握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知识的基础上,对其相关理论方面的一些问题能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3.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运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提升实践能力。
4.本门课的先修课程为《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心理学》。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导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础部分,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普通人类行为、成长、社会环境等概念,理解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难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研究取向。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人类行为
一、人类需要
二、人类行为
第二节 社会环境
一、社会环境的类别和特点
二、社会环境的构成
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一、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作用
二、人类行为对社会环境的能动作用
三、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交互影响不对等
第四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研究取向
一、生物学取向
二、心理学取向
三、社会学取向
四、文化人类学取向
五、行为科学取向
六、社会工作取向
第二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基本理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础部分,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人类行为各流派的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精神分析理论、符号互动理论。难点:社会性别理论。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第一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生物层面的理论
一、基因与染色体
二、基因遗传规律
三、基因变异
第二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心理层面的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二、行为主义理论
三、人本主义理论
四、发生认识理论
五、道德发展理论
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层面理论
一、符号互动理论
二、社会交往理论
三、社会性别理论
第三章 胎儿期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胎儿期的发育过程及理解胎儿出生对家庭的影响、掌握胎儿期相关问题及干预。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难点:胎儿期相关问题及干预。
第一节 胎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一、胎儿的生理发展
二、胎儿的心理发展
第二节 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
一、先天遗传因素
二、父母的影响因素
三、社会环境因素
第三节 胎儿期相关问题及干预
一、胎儿的法律保护
二、堕胎
三、优生与胎教
四、性别鉴定和性别比例失衡
第四章 婴儿期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了解有关婴幼儿期特征、认知发展、语言发展及理解婴儿与父母的互动关系,掌握婴儿期相关问题及其干预。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婴儿期社会性发展。难点:婴儿期相关问题及其干预。
第一节 婴儿期生理发展
一、一般特征
二、新生儿
三、动作与发展
第二节 婴儿期心理发展
一、感知觉
二、情绪
三、智力发展
四、语言发展
第三节 婴儿期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
二、依恋
第四节 婴儿期相关问题及其干预
一、父母角色转换
二、哺乳问题
三、母爱剥夺
四、弃婴问题
第五章 幼儿期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幼儿期中幼儿社会性别的产生与发展及理解这个阶段出现的游戏,掌握幼儿期的相关问题及其干预。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游戏、幼儿期社会性发展。难点:幼儿期的相关问题及其干预。
第一节 幼儿期生理发展
一、身体的发育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
三、新陈代谢
四、免疫能力
第二节 幼儿期心理发展
一、认知发展
二、语言发展
三、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第三节 游戏
一、游戏的分类与意义
二、游戏理论
三、幼儿游戏的发展
第四节 幼儿期社会性发展
二、性别认同
三、人际交往
第五节 幼儿期的相关问题及其干预
一、挑食偏食
二、攻击行为
三、电视依赖
四、自闭症
第六章 儿童期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儿童期的学习有所了解,理解学校对儿童的社会化所起的作用及电视对儿童的影响,掌握儿童期的相关问题及其干预。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儿童期社会性发展。难点:儿童期的相关问题及其干预。
第一节 儿童期生理发展
三、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
第二节 儿童期心理发展
一、认知的发展
二、情绪情感的发展
三、语言的发展
第三节 儿童期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
二、自尊的形成
三、社会交往的发展
第四节 学校的社会化作用
一、学校的性质与地位
二、校园文化
三、教师
四、班级的规模
五、教学模式
第五节 儿童期的相关问题及其干预
一、儿童意外伤害
二、近视与肥胖
三、儿童虐待
四、学习障碍
五、校园欺凌
六、儿童性伤害
第七章 青少年期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青少年期生理发展中的心理问题、性的问题,并理解目前青少年犯罪问题继续研究,掌握青少年期的相关问题及其干预。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青少年性行为、青少年吸毒、暴力与犯罪。难点:网络成瘾、青少年自杀。
第一节 青少年期生理发展
二、脑与神经的发育
三、性器官的发育与第二性征
第二节 青少年期心理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特征
二、知情意的发展
三、自我同一性
四、逆反心理
五、性心理
第三节 青少年期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人际关系发展
第四节 青少年期相关问题及其干预
一、青少年性行为
二、青少年吸毒
三、暴力与犯罪
四、网络成瘾
五、青少年自杀
第八章 青年期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青年期的发展理论、婚姻生活和工作,掌握青年期相关行为问题及其干预。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青年期社会性发展。难点:青年期相关行为问题及其干预。
第一节 青年期生理发展
一、大脑与神经系统
二、肌肉与运动系统
三、身体形态与机能
四、生殖系统
第二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
二、能力的发展
第三节 青年期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的发展
二、社会角色的变化
三、恋爱、婚姻与家庭
四、职业生活
第四节 青年期相关行为问题及其干预
一、精神分裂症
二、“闪婚”“闪离”
三、“剩男剩女”
四、性别歧视
五、未就业
第九章 中年期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是学生理解成年人的生理变化,理解和掌握中年人家庭的调适及面临可能的失业。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年人家庭的调适。难点:中年期相关问题及其干预,如猝死、早衰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婚外恋、家庭暴力、失业。
第一节 中年期生理发展
一、心理发展
二、更年期
第二节 中年期心理发展
二、记忆
三、思维
四、情感与意志
第三节 中年期社会性发展
二、婚姻家庭生活
三、中年期的职业发展
第四节 中年期相关问题及其干预
一、猝死
二、早衰综合症
三、更年期综合症
四、婚外恋
五、家庭暴力
六、失业
第十章 老年期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老年期学习,了解他们生理特征,理解老年期的心理老化、成功的老化及影响老年人发展的影因素,掌握老年期相关问题及其干预。
[教学重点与难点] 老年期社会性发展、老年期相关问题及其干预,如老年痴呆、老年期神经官能症、老年期抑郁与自杀问题、死亡问题、老年歧视问题
第一节 老年期生理发展
一、老年期生理特征
二、衰老的生物学理论
第二节 老年期心理发展
一、认知系统的发展
二、情绪与情感
三、人格
第三节 老年期社会性发展
一、老年期的社会学理论
二、老年期社会活动的变化
三、社会角色的转变与适应
四、黄昏恋问题
第三节 老年期相关问题及其干预
一、老年痴呆
二、老年期神经官能症
三、老年期抑郁与自杀问题
四、死亡问题
五、老年歧视问题
撰稿人:龚晓洁 审核人:赵宝爱
上一:【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政治制度》教学大纲
下一:国际政治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请点击课程名称获取 20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