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课程编码:23A08000 学分:3.0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48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社会学类
推荐教材:
李芹:《社会学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2.戴维·波普诺:《社会学》,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年
3.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社会学的思想与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社会科学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以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为主线,讲授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课程的内容既突出基础知识,又从理论到实践、从国内到国际、从历史到现状等各方面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社会学领域框架。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好社会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体系。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社会学的基本内容,通过课堂授课与社会热点问题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掌握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同时达到能够运用社会学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
课程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比较系统、概括地掌握社会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内容包括社会学的概念定义、历史发展、基本理论、社会问题、工作方法等,同时借助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学习社会学的相关课程打好基础。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引领学生对社会学的感悟。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社会、参与社会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绪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重点理解和把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特点与研究领域,了解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与学科性质,熟悉社会学的基本功能及其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难点: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授 课 方 法] 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二、社会学的学科特征
三、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第二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一、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
二、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三、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学的功能
一、关于社会学功能的不同见解
二、社会学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 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西方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了解西方社会学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或流派的主要思想,对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古典社会学家的主要思想。难点:主要社会学流派及其基本观点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产生与形成
一、西方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
三、社会学的学科化
第二节 现代西方社会学的发展
一、社会学在西方的传播与制度化
二、现代西方社会学发展的特点
三、现代西方社会学的主要理论与流派
第三节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时期
二、社会学在中国的建设与成熟时期
三、社会学在中国的中断时期
四、社会学在中国的重建与发展时期
第三章 社会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社会、社会结构、社会运行等基本概念,了解社会的基本特征,明确马克思主义看待社会的基本观点,掌握社会结构的基础知识与理论,把握社会运行以及社会形态的内容或类型,提高从整体上认识社会和解释社会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社会的功能、社会结构。难点:社会运行的概念。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一、社会的含义
二、社会的特征
三、社会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
一、社会结构
二、社会运行
三、社会类型
第三节 研究社会的基本视角
一、结构——过程的视角
二、个体——整体的视角
三、宏观——微观的视角
四、均衡——冲突的视角
第四节 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一、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二、文化的构成
三、文化的类型雨分类
四、文化的功能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准确理解社会化的基本含义与特征,了解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明确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把握社会化的基本过程与内外条件,掌握角色概念基本知识,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社会化的条件。难点:社会角色的分类。
第一节 人的社会化概述
一、人的社会化的含义
二、社会化的基本特征
三、社会化的必要性与意义
第二节 社会化的内容与历程
一、社会化的内容
二、社会化的历程
三、再社会化
第三节 社会化的条件与途径
一、社会化的内在条件
二、社会化的外部环境条件
三、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第四节 社会角色
一、社会角色的含义
二、社会化角色的分类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
四、社会角色的冲突
第五章 社会互动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社会互动的基本含义与影响因素,掌握社会互动的基本手段与各种互动方式,熟悉社会互动的基本理论,从社会学角度全面认识集体行为的定义、特征,明确集体行为产生的原因与条件,了解集体行为的各种类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社会互动的几个理论。难点:集体行为的原因与条件。
第一节 社会互动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互动
二、社会互动的一般过程及影响因素
三、社会互动的手段与方式
四、社会互动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
一、符号互动论
二、拟剧论
三、本土方法论
第三节 集体行为
一、集体行为的含义及其特征
二、集体行为的原因与条件
三、集体行为的类型
四、集体行为的控制
第六章 社会群体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群体的概念、特征与类型,掌握社会群体对于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重要价值,明确社会群体的结构及其作用过程,着重把握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形成条件及其功能,重点认识家庭的含义、类别,理解影响家庭功能变迁的诸多社会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和发展趋势。难点:家庭的类型。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一、社会群体的含义与形成
二、社会群体的特征
三、社会群体的类型
四、社会群体的结构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
一、什么是初级社会群体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条件
四、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五、初级社会群体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家庭
一、家庭的含义
二、家庭的类型
三、家庭的功能
第七章 社会组织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组织的要素、特征与类型,认识社会组织目标的意义,掌握社会组织的内在结构与外部关系,重点把握社会组织的不同管理方式,熟悉西方社会组织的管理理论,对中国转型期的社会组织状况有基本的了解。学会运用社会组织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转型期的社会组织形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非正式组织结构、家长制。难点:科层制的管理方式。
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特征
二、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三、社会组织的类型
四、社会组织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结构与运行
一、社会组织的目标
二、社会化组织的结构
三、社会组织的外部关系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
一、社会组织的管理方式
二、社会组织的管理理论
第八章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分层的基本概念、特征、标准与方法,系统掌握社会分层的各种理论,科学地认识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及其发展趋势。掌握社会流动的概念与理论,明确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认识社会流动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学会运用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基本知识分析各种社会分层与流动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马克思和韦伯的分层理论。难点:中国社会分层的特点、社会流动的类型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一、社会分层的概念与特征
二、不同社会化的分层制度
三、社会分层的标准与方法
第二节 西方社会分层的理论模式
一、马克思的阶级分层理论
二、马克斯·韦伯的多元分层理论
三、功能论的职业分层理论
四、冲突论的权力分层理论
五、进化论的综合分层理论
第三节 中国社会分层状况
一、中国传统社会的分层
二、体制改革之前中国社会分层状况
三、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分层状况
第四节 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的概念及其研究
二、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
三、影响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
四、合理的社会流动及其意义
五、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
第九章 社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社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系统掌握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基本特征与类型划分,了解城市化的基本知识,对中国城市道路有全面的认识,掌握社区发展与社区研究的基本状况,学会运用社区知识与理论分析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城乡社区的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城市社区的特点。难点:农村社区的特点。
第一节 社区概述
一、社区的含义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
三、社区的结构
四、社区的分类
五、社区的功能
第二节 农村社区
一、农村社区的含义
二、农村社区的特征
第三节 城市社区
一、城市社区的含义与特点
二、城市的中心作用
三、城市化
第十章 社会制度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制度的概念与特征,明确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认识社会制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学会分析各种基本的社会制度,着重把握社会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特别是深入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制度改革的状况与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社会制度的构成。难点:社会制度的制度化。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特征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
二、社会制度的特征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一、社会制度的构成
二、社会制度的功能
第三节 社会的基本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分类
二、几种基本的社会制度
第四节 制度化和制度改革
一、制度化及其基本作用
二、制度的生命周期
三、制度改革
第十一章 社会变迁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学有关社会变迁的内涵与类型的看法,对社会变迁的主要内容以及引起社会变迁的各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系统掌握西方社会学家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学说,科学地认识社会变迁的规律与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社会变迁的途径。难点:社会变迁的理论模式。
第一节 社会变迁概述
一、社会变迁的界定
二、社会变迁的类型
第二节 社会变迁的内容与动因
一、社会变迁的内容
二、社会变迁的动因
三、社会变迁的途径
第三节 社会变迁的理论模式
一、社会进化论
二、历史循环论
三、社会均衡论
四、社会冲突论
第十二章 社会现代化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现代化的含义,把握社会现代化的特征,着重了解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分析社会现代化的不同类型,掌握社会现代化理论模式的内容与局限,对中国当今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与特点有一个全面把握和认识。学会运用社会现代化基本知识分析各国社会现代化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社会现代化的特征。难点:现代化的理论模式。
[授 课 内 容] 现代化的内容和理论模式。
第一节 社会现代化概述
一、社会现代化的概念与由来
二、社会现代化的特征
三、社会现代化的内容
四、社会现代化的类型
第二节 现代化的理论模式
一、现代化理论
二、依附理论
三、世界体系论
第三节 中国社会现代化
一、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程
二、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特征
第十三章 社会问题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问题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把握社会问题的不同类型,系统掌握不同学者、不同流派对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成果,科学认识社会问题的成因,学会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与条件,对转型期中国社会问题进行社会学的分析与思考。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难点社会问题成因的理论。
[授 课 方 法]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同时利用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
第一节 社会问题的界定与特征
一、社会问题的界定
二、社会问题的主要特征
三、社会问题的类型
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成因
一、关于社会问题成因的理论研究
二、社会问题形成的基本因素
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社会问题的认定
二、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
三、当前中国的社会问题
第十四章 社会控制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控制的含义、特征及其类型,认识社会控制对于社会,特别是对于中国转型期社会的重要功能,重点掌握社会控制若干手段的内容及其作用,认识越轨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内涵,掌握不同学科有关越轨与犯罪问题的理论,学会运用有关社会控制的理论分析中国当前各种越轨行为。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社会控制的构成要素。难点:越轨原因的理论解释。
第一节 社会控制概述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
二、社会控制的构成要素
三、社会控制的特征
四、社会控制的作用
五、社会控制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一、越轨行为概述
二、对越轨和犯罪原因的探讨
三、犯罪行为的社会控制
撰稿人:龚晓洁 审核人:赵宝爱
上一:【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政治制度》教学大纲
下一:国际政治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请点击课程名称获取 20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