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学》教学大纲
Social Management
课程编码:23A08106 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
推荐教材:
汪大海:《社会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参考书目:
1.[美]彼得.德鲁克著,齐思贤译:《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东方出版社,2012年
2.龚维斌:《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年
3.魏礼群:《社会管理创新案例选编》,人民出版社,2011年
4.陈华:《吸纳与合作:非政府组织与中国社会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社会管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运用学科理论与方法认识、理解与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并做一些专业的思考与探索,为学生从事社会管理工作和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运用先进的社会管理学理论与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
1.通过课堂教学,正确认识本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该课程的体系、结构,能系统、全面地掌握社会管理过程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了解国内外社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及趋势;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堂专题讨论,使学生在掌握社会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能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3.通过撰写课程论文或作业,培养学生运用社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社会管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全面、透彻的理解与分析,并提出治理对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公共事务治理能力。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绪论 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社会管理和社会管理学的内涵;社会管理与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的区别;正确理解社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了解社会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管理学的内涵,社会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与社会系统
一、社会概念的界定
二、社会系统及其运行
第二节 社会管理的含义与功能
一、社会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二、社会管理的层次和特征
三、社会管理的模式和功能
第三节 社会管理学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
一、社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社会管理学的研究特点
三、社会管理学的研究意义
四、社会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社会管理的背景 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社会管理的经济背景、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经济背景主要包括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和利益诉求多元化等;政治背景主要包括国际政治环境、国内政治环境、政治与行政关系调整等;文化背景主要包括从臣民意识到公民意识、从文化一统到文化多元、国内外文化冲突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管理的经济背景、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
[授 课 方 法]以讲授法为主,讨论法为辅。
第一节 社会管理的经济背景
一、社会转型引发的社会管理问题
二、经济结构调整引发的社会管理问题
三、利益诉求多元化引发的社会管理问题
第二节 社会管理的政治背景
一、国际政治引发的社会管理问题
二、国内政治引发的社会管理问题
三、政治与行政关系调整中引发的社会管理问题
四、社会构成要素多元化中的社会管理问题
第三章 社会管理的主体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准确把握社会管理主体的构成、职能,以及在社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中国社会管理主体的历史变迁、国内外社会管理主体的结构特征、社会管理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管理主体的构成、职能,社会管理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
[授 课 方 法]以讲授法为主,讨论法、案例法为辅。
第一节 社会管理主体的历史变迁
一、封建时代社会管理主体的二元性
二、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管理主体的单一性
三、市场经济时代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四、社会管理协同主体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管理主体的结构
一、国外社会管理主体的变迁
二、中国社会管理主体的生成
第三节 社会管理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
一、政府与社会的角色设计
二、社会管理主体之间的博弈与协调
第四章 社会管理的客体 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社会管理客体的特点和内容,现代社会管理客体的特点;其内容指向包括流动人口与特殊人群管理、公共安全管理、社会组织管理、虚拟组织管理、基层社会管理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管理客体的特点和内容,现代社会管理客体的特点。
第一节 传统社会管理客体的特点
一、社会管理对象的单一性
二、社会管理客体的被动性
第二节 当代社会管理客体的特点
一、社会管理客体的复杂性
二、社会管理客体的开放性
三、社会管理客体的能动性
第三节 社会管理客体的内容指向
一、流动人口与特殊人群管理
二、公共安全管理
三、社会组织管理
四、虚拟社会管理
五、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
六、精神文明建设管理
第五章 社会管理的规律与程式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社会管理规律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在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过程中,注重社会管理的程式:认知与预测、决策与计划、组织与协调、控制与整合、预警与保障。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管理规律的内容、原则、程式。
第一节 社会管理的规律
一、社会管理规律的界定
二、社会管理规律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优先
二、多方参与、共同治理
三、统筹兼顾、动态协调
四、既有秩序、又有活力
五、立足国情、改革创新
第三节 社会管理的程式
一、社会管理的认知与预测
二、社会管理的决策与计划
三、社会管理的组织与协调
四、社会管理的控制与整合
五、社会管理的预警与保障
第六章 社会管理的机制 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社会管理机制的含义与功能、我国社会管理机制转变的基本表现以及当前构建社会管理有效机制的基本构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管理机制的含义、我国社会管理机制转变的表现。
第一节 社会管理机制的含义与功能
一、社会管理体制的含义
二、社会管理机制的界定
三、社会管理机制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管理机制的转变
一、从控制型社会管理到引导型社会管理
二、从管制型社会管理到服务型社会管理
三、从结果型社会管理到目标型社会管理
第三节 社会管理有效机制的构建
一、诉求表达机制
二、利益协调机制
三、矛盾调处机制
四、权益保障机制
第七章 社会管理的资源、途径与方法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社会管理必须实行政府主导、部门主抓、群众参与的管理模式;社会管理既要实现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又要实现社会管理手段的复合化,同时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形成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多元化社会管理的参与模式、复合化社会管理手段的运用。
第一节 社会管理的资源
一、政府资源
二、市场资源
三、社会资源
四、社会管理资源整合
第二节 社会管理的途径
一、政治途径
二、法律途径
三、社会政策途径
第三节 社会管理的方法与技术
一、无缝隙社会管理
二、战略性社会管理
三、群众工作方法
第八章 主要领域的社会管理 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社会风险管理的内涵、特征、风险类型和参与主体;社会舆情管理的概念、管理机制;六大民生领域社会管理的发展历程及现实情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风险管理、社会舆情管理、民生领域社会管理。
[授 课 方 法] 以讲授法为主,讨论法、案例法为辅。
第一节 社会风险管理
一、社会风险管理的含义与特征
二、社会风险管理的风险类型
三、社会风险管理的参与者
四、社会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第二节 社会舆情管理
一、社会舆情的含义与表现形式
二、社会舆情的功能
三、社会舆情管理的内涵和机制
第三节 民生问题社会管理
一、文化领域社会管理
二、教育领域社会管理
三、医疗卫生领域社会管理
四、住房保障领域社会管理
五、就业领域社会管理
六、社会保障领域社会管理
第九章 社会管理发展趋势及展望 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环境变化和发展趋势。在全球社会变革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社会管理主体、客体、环境、手段等都发生着重大变化,社会管理创新成为必然。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管理创新及其面临的环境变化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社会创新与创新型社会管理
一、社会创新
二、创新型社会管理
第二节 社会治理与服务型社会管理
一、社会治理
二、服务型社会管理
第三节 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社会管理
一、知识管理
二、学习型社会管理
复习与答疑 建议学时:2
撰稿人:王霞 审核人:赵宝爱
上一:【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政治制度》教学大纲
下一:国际政治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请点击课程名称获取 20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