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传播学》教学大纲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课程编码:23A05230 学分:3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48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推荐教材:
荆学民:《政治传播简明原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年
参考书目:
周宇豪:《政治传播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
段鹏:《政治传播:历史、发展与外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
张晓峰、赵鸿燕:《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
[美]爱德华· L· 伯内斯:《宣传》,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
[美]E· M·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政治传播是现代社会基本的政治活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政治传播的基本知识,包括政治传播的基本要素、政治传播的效应评价、政治传播的基本形态等内容,并了解政治传播的历史和实践,树立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和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传播活动的意识。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的,本课程要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所有内容,详细讲授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并适当拓展相关内容,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
课程的基本要求
政治传播学是政治学和传播学的交叉学科,所选用的教材理论性较强,因而本课程学习难度较大。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和指定参考资料;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敢于提出疑问;课后完成阅读和小论文的作业。期末完成一篇合格的期末论文。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政治传播活动的基本结构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正确认识政治、传播,从视界融合的角度认识政治传播,把政治传播作为基本的政治活动来研究,了解政治传播的历史沿革。
[教学重点与难点] 视界融合的视角看待政治传播;政治传播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从三个维度认识政治
一、从国家维度认识政治
二、从与经济对应的维度认识政治
三、从社会结构维度认识政治
四、用何种范式来分析政治
五、政治体制的两大模型
从社会的深度理解传播
一、传播是一种交流
二、传播生成社会
从政治与传播视界融合理解政治传播
一、传播所生成之社会以政治为轴心
二、社会中政治始终统摄着传播
三、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
区别几种涉及政治传播的学科
一、政治学与传播学视界融合中的政治传播
二、政治传播与政治传播学
三、政治传播与传播政治经济学
把政治传播作为一种活动来研究
一、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
二、人类活动与政治传播活动
第二章:政治传播主体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政治传播不同主体——国家、政党、社会共同体和个人在政治传播活动中的作用、表现形态及其传播效果,要求学生阅读指定补充材料。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国家、政党和政治精英在政治传播活动中的作用及特点
人是政治传播活动中的主体
一、“谁”是人不是物
二、人是“传播者”
政治传播主体形态
一、主体的社会本质与传播的社会本质的契合
二、主体的个体形态
三、主体的集团形态
四、主体的社会总体形态
五、主体的人类形态
政治传播活动中的主体意识
一、政治传播主体意识的哲学解析
二、政治传播主体意识的表现形式
国家与政府作为政治传播主体
一、国家作为政治活动主体在政治传播中的凸显
二、国家作为政治活动主体传媒体制的宰制
三、国家作为政治活动主体而面临的挑战
政党作为政治传播主体
社会共同体作为政治传播主体
一、两个层面的政治共同体
二、中国特色的政治传播主体
三、宗教组织是不可忽略的政治传播主体
第七节 个人作为政治传播主体
第三章:政治传播内容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政治传播内容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政治价值传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政治文明传播和融合的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如何从传播的视角看待意识形态、政治价值和政治文明的特性和传播价值
解读政治信息
一、信息与政治信息
二、政治信息的分类
作为一种政治信息的意识形态
一、意识形态的属性是一种观念信息
二、意识形态的三个维度
三、现代意识形态的五个特征
四、被传播的意识形态
作为政治信息的政治价值
一、政治价值的三个级态
二、政治价值与政治价值观
三、政治价值能不能传播
四、政治价值要不要传播
第四节 作为政治信息的政治文明
第四章:政治传播中介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政治组织传播机构的构成、传播机制和偏差,大众媒介的本质和功能以及分类,政治话语的话语霸权、自我指涉和妖魔化以及中国政治话语的困境,要求学生广泛阅读指定补充材料。
[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政治传播中介的基本构成和特征,政治话语是难点
中介、媒介、媒体
一、哲学意蕴的“中介”
二、传播学意蕴的“媒介”
三、实体意蕴的“媒体”
四、政治传播中的“中介”定性
作为基础性中介的政治组织
一、组织与政治组织
二、政治组织传播机构
三、政治组织传播机制
四、政治组织传播中的偏差
五、扁平化与网络化:政治组织传播的走向
作为核心性中介的大众媒介
一、大众、大众传播、大众媒介
二、大众媒介的本质与功能
三、大众媒介的分类与差别
四、大众媒介的新心态:“新媒介”的政治担当
作为外表性中介的政治话语
一、话语的政治性
二、政治话语霸权
三、政治话语的自我指涉
四、政治话语的妖魔化
五、政治话语的中国困境
第五章:政治传播客体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政治客体的分类,掌握内外政治客体的特征,作为政治客体的政治精英和群氓的基本特征和接受机制,作为客体的臣民、市民和公民的基本特征。要求学生阅读指定补充材料。
[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内、对外传播客体的特征,作为政治传播客体的精英和群氓的特点和接受机制
客体、对象、受众
一、哲学意义上的客体与对象
二、对传播学“受众理论”的反思
第二节 政治传播客体的内与外
第三节 作为客体的精英与群氓
一、政治精英的客体性
二、群氓的历史演变
三、群氓的基本特征
四、群氓的接受机制
作为客体的臣民、市民与公民
一、臣民:国家与社会合一中的政治传播对象
二、市民:国家与社会分离中的政治传播对象
三、公民:国家与社会融合中的政治传播对象
第六章:政治传播效应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政治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掌握政治传播对推进民主、形成公共舆论和构建政治合法性方面的效应机制。要求学生详细阅读指定补充材料。
[教学重点与难点] 政治传播在形成公共舆论和构建政治合法性方面的效应
第一节 对传播学效果论研究的检讨
第二节 政治传播效应(一):推进政治民主
一、政治学中被妖魔化的民主
二、民主化中的政治传播
三、催化剂与毒药:民主化中的媒介
政治传播效应(二):形成公共舆论
一、公共与公共性
二、公共性的政治品性
三、公共性与媒介公共性
四、公共领域的历史变迁
五、公共舆论
六、传媒化的公共舆论
政治传播效应(三):构建政治合法性
一、研究合法性的几种路径
二、合法性存在的政治前提
三、政治合法性的基本要件
第七章:政治传播形态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政治宣传的历史、操纵、议题建构和认同聚合,政治沟通的基本含义和沟通机制,政治营销与民主的关系、政治广告、政治公关基本知识,三种政治传播形态的关系。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相关材料。
[教学重点与难点]政治宣传和政治营销的历史、形态和现实问题
政治宣传
一、宣传:去妖魔化的界定
二、政治宣传的构成要素
三、政治宣传中的操纵
四、政治宣传与政治动员
五、政治宣传中的“议题构建”
六、政治宣传中的“认同聚合”
七、政治宣传的层次
第二节 政治沟通
第三节 政治营销
第四节 三大形态的逻辑关系和理论比较
一、从政治宣传到政治沟通
二、从政治沟通到政治营销
三、政治营销对政治宣传的“升华性”回归
四、“新宣传”:政治营销的一种现代印证
三大形态的实践过程
一、政治宣传实践
二、政治沟通实践
三、政治营销实践
撰稿人:苏宝俊 审核人: 常桂祥
上一:【法学】《专业实习与学年论文》教学大纲
下一: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请点击课程名称获取 20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