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教学大纲
Constitutional Law
课程编码:07A11102 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48 其中讲课: 48 实验或实践: 0 上机:0
适用专业:法学
推荐教材:
许崇德,胡锦光:《宪法》(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书目:
1.许崇德:《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张千帆:《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法律出版社,2004
3.龚瑞祥:《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03
4.韩大元:《外国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王世杰,钱端升:《比较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6.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上册:美国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7.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下册:欧洲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8.戴雪:《英宪精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9.戈登:《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讲授宪法基本理论和具体知识,进行比较系统和深入的宪法教育,为学习法律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宪法学在我国的法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宪法学》是高等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它主要阐述宪法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是法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宪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认识它对法律产生、发展的及法学的重要意义;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法律观。
为此,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树立法治思想,增强法制观念,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掌握宪法理论和立法原则,为学习法律专业课创造条件;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地投身我国的法制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和理解宪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其次,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宪法思维,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再次,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宪法理论知识,剖析宪法事例;最后能对我国现行宪法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洞见并能提出解决的方案。
课程的基本要求
宪法学课程是一门阐述宪法基本理论和传授宪法具体知识的课程。宪法学是一门带有基础理论课性质的法律专业基础课程,因此,宪法学课程的开设时间应在政治理论课和法学基础理论课之后,法律专业课之前。宪法学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涉及相关案例时,围绕案例组织指导学生自主进行5—10分钟的小组讨论或自由发言。结合司法考试,在相关章节提供相关真题,以供学生思考讨论;在每一章安排所学内容时,提供相关的重点、难点由学生课后查找资料,以更深层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通过考勤督促学生到课。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宪法总论 建议学时:10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宪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了解宪法的分类,重点理解宪法的本质。明晰宪法的功能,把握宪政的内涵。掌握并正确认识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单一制原则等宪法四大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及其应然实然问题。掌握宪法制定权、宪法渊源、宪法惯例、宪法结构等内容。了解宪法结构中宪法序言、正文的一般知识,掌握我国宪法的基本结构。并对当今世界各国现代违宪审查制度和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宪法的概念、宪法修改的类型、违宪审查
[授 课 方 法] 讲授式、讨论式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一、宪法的概念
(一)原始意义上的宪法
(二)立宪主义意义上的宪法
(三)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
二、宪法的法律地位
第二节 宪法的分类
一、传统的宪法分类
(一)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二)钦定宪法、民定宪法与协定宪法
(三)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二、新的宪法分类
第三节 宪法与宪政
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宪法的基本内涵
三、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第四节 宪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二、人民主权原则
三、基本人权原则
四、法治原则
五、权力制约与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五节 宪法结构
一、宪法结构体系
(一)宪法的一般结构体系
(二)宪法序言的地位及法律效力
二、宪法规范
三、宪法渊源
第六节 宪法制定
第七节 宪法修改
一、宪法修改的概述
二、宪法修改的方式
(一)全面修改
(二)部分修改
(三)无形修改
第八节 宪法解释
一、宪法解释的概念
二、宪法解释机关
(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或者立法机关解释宪法
(二)普通法院解释宪法
(三)特定机关解释宪法
第九节 违宪审查
一、违宪审查概述
二、现代违宪审查体制
三、我国的违宪审查制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英、美、法等主要国家宪法产生的条件和背景,了解国外宪法发展的趋势,了解新旧中国宪法产生和演变的基本脉胳,掌握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新中国宪法的产生演变的脉络
[授 课 方 法]以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第一节 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近代宪法的产生过程
二、宪法的发展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清末、北洋军阀、国民政府制定的伪宪法
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二、1954年宪法
三、1975年宪法
四、1978年宪法
五、1982年宪法
第三章 国家性质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家性质、政党制度的一般原理,国家性质、政党制度与宪法的关系。熟悉我国宪法关于经济制度的主要规定。
[教学重点与难点] 国家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一节 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
一、国家性质概述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节 与国家性质相适应的政党制度
一、政党制度概述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三节 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第四节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
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二、和谐社会构建
第四章 国家形式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主要西方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单一制或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模式。熟悉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选举制度的基本内容,以及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结构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
一、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第二节 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分类
二、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三、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
五、特别行政区制度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第五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建议学时:12
[教学目的与要求]保护人权是宪法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以人权为基础形成的宪法权利是宪法教学的最重要内容。学习本章内容,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人权和公民权基本理论,把握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关系,强化权利意识和宪政民主观念。使学生掌握平等权的基本概念,平等权的内容与类型以及平等权的适用与限制。通过案例阐述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不同。使学生掌握政治权利的基本概念,了解公民享有的具体的政治权利。明晰宗教信仰自由的概念与历史沿革,掌握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及宗教事务的管理。使学生掌握人身自由的具体类型,结合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的人身自由。介绍社会经济权利的概念和不同的类型。结合具体的案例,阐述最新出台的相关法律,帮助学生掌握最新出台的宪法性法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平等权、政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
[授 课 方 法] 讲授为主,案例教学为辅
第一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一、公民和国籍
二、公民与人民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概念
四、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平等权
一、平等权的内涵
二、形式上的平等与实质上的平等
三、法律适用上的平等与法律内容上的平等
第三节 政治权利
一、政治权利的宪法意义
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第四节 精神、文化活动的自由
一、精神、文化活动的自由的宪法意义
二、宗教信仰自由
(一)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二)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
第五节 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
一、人身自由
(一)人身自由的宪法含义
(二)人身自由的主要内容及保障
二、人格尊严
(一)人格尊严的宪法含义
(二)人格尊严的内容
第六节 社会经济权利
一、社会经济权利概述
二、财产权
三、劳动权
四、休息权
五、社会保障权
第六章 选举制度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选举制度产生和发展的一般知识,了解选举制度的体制,正确理解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掌握我国选举的民主程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选举的民主程序
[授 课 方 法]讲授为主,案例教学为辅
第一节 选举制度概述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
二、新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二、选举权平等性原则
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
四、无记名投票
第三节 选举的民主程序
一、选区划分
二、选举机构
三、选民登记
四、代表候选人的提名
五、选举投票
六、代表辞职
七、对代表的罢免和补选
第七章 国家机构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国家机构的概念、本质,把握国家机构的演变和我国国家机构的基本原则。结合司法考试的例题,向学生阐述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重点介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教学重点与难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
一、国家机构概说
二、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及组织和活动原则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二、全国人大常务会
第三节 国家主席
一、国家元首概述
二、我国国家元首制度的历史发展
三、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元首制度
第四节 国务院
一、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
二、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
三、国务院的领导体制
四、国务院的会议制度
五、国务院的职权
六、国务院所属部、委及其他机构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一、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地位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和任期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责和领导体制
第六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七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一、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性质、地位构成
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职权
第八节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一、村民委员会
二、居民委员会
第九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一、人民法院
二、人民检察院
第十节 特别行政区政权机关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
二、澳门特别行政区
撰稿人:刘康磊、邹艳晖 审核人:杨士林
上一:【法学】《专业实习与学年论文》教学大纲
下一: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请点击课程名称获取 20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