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学》教学大纲
Evidence Law
课程编码:07A12527 学分:2.0 课程类别: 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 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法学
推荐教材:
陈光中:《证据法学》(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13年
参考书目:
何家弘:《证据法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证据科学》
参考网站:http://www.evidencescience.com/
http://www.zgssw.org/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证据是司法公正之基石,证据法学理论深邃,且实用性极强。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了解证据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证据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公正民主的法律意识;熟悉三大诉讼证据规范的内容,在对证据法学基本理论体系的掌握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运用证据解决纠纷的诉讼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在吸取最新证据法学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案例,阐明证据法学的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证据立法和司法实践进行分析探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三大诉讼证据制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运用证据解决诉讼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
课程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和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认识到《证据法学》是三大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学好证据法学,诉讼活动及案件的质量才有保障;
2.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大纲的教学要求,按照三个层次,即了解、领会、掌握,分清轻重,把握重点,以求学会、学精;
3.学习要紧紧围绕每章节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打好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4.在学习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紧密联系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活动中各个阶段各个程序中证据的运用,以求获得基本的实务操作能力。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证据法学概述 建议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证据法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所具有的宏观架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对象,掌握证据法学的性质、渊源和立法模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证据法的性质、立法模式,证据法的研究方法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证据法的性质、渊源和立法模式
一、证据法的性质
二、证据法的渊源
三、证据法的立法模式
证据法的学科定位和研究对象
一、证据法的学科定位
二、证据法的研究对象
三、证据法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证据法的历史沿革 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世界证据法的历史发展演进脉络,以及我国证据法的历史沿革
[教学重点与难点] 神示证据制度 法定证据制度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授 课 方 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授,介绍证据制度时注意穿插历史案例
世界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世界主要国家证据立法概况
二、欧洲大陆国家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我国证据法的历史沿革
一、古代中国的证据立法
二、近现代中国的证据立法
三、当代中国的证据立法
第三章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
第四章 证据法的基础理论 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概况,重点掌握证据法两大基础理论:认识论和价值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认识论,价值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关系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
第三章 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外国证据法学的历史沿革
一、欧洲大陆国家证据法学
二、英美国家证据法学
第二节 中国证据法学的历史沿革
一、中国古代证据理论
二、近现代中国证据法学
三、当代中国证据法学研究
第四章 证据法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认识论
一、哲学认识论
二、诉讼认识论
三、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
第二节 价值论
一、公正
二、人权
三、效率
四、秩序
第五章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第六章 证据概述 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证据法的四大基本原则:证据裁判原则、程序法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和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掌握证据的概念和属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证据法四大基本原则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概述
一、证据法基本原则含义
二、基本原则内容
第二节 证据法四大基本原则
一、证据裁判原则
二、程序法定原则
三、无罪推定原则
四、反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证据概述
第一节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一、证据的概念
二、证据的意义
第二节 证据的属性
一、客观真实性
二、关联性
三、合法性
第七章 证据的种类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辨认笔录、侦查实验笔录、现场笔录、电子证据、视听资料等法定证据类型的含义、特点以及搜集、审查判断规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物证、书证、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各种笔录、电子证据
[授 课 方 法]授课方式:课堂多媒体讲授、课堂讨论、课堂提问
物证
一、物证的含义
二、物证的特征
三、物证的分类
书证
一、书证的含义
二、书证的特征
三、书证的分类
证人证言
一、证人证言的含义和特征
二、证人资格
三、证人的权利和义务
被害人陈述
一、被害人陈述的含义
二、被害人陈述的意义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含义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特点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意义
当事人陈述
一、当事人陈述的含义与特征
二、当事人陈述的分类
三、自认制度
鉴定意见
一、鉴定意见的含义
二、鉴定意见的意义
三、鉴定意见的种类
四、我国的司法鉴定体制
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一、勘验笔录
二、检查笔录
三、辨认笔录
四、侦查实验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一、视听资料
二、电子数据
第八章 证据的分类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证据在学理上的分类,包括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本证和反证。
[教学重点与难点] 言词和实物证据,原始和传来证据,直接和间接证据,本证和反证
证据分类概述
一、证据分类的概念
二、证据分类的意义
证据分类
一、原始和传来证据
二、有罪和无罪证据
三、直接和间接证据
四、本证和反证
第九章 证据规则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证据规则的概念和体系,理解掌握关联性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规则、最佳证据规则、意见证据规则、口供补强规则等证据规则的由来、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关联性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规则、最佳证据规则、意见证据规则、口供补强规则
证据规则概述
一、证据规则的概念和演进
二、证据规则的体系
三、证据规则的意义
证据规则
一、关联性规则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三、传闻证据规则
四、最佳证据规则
五、意见证据规则
六、口供补强规则
第十章 证明概述
第十一章 证明对象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证明的概念、构成以及证明的分类;掌握证明对象的概念、特征以及三大诉讼中证明对象的具体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证明对象的特征,三大诉讼证明对象
第一节 证明的概念和构成
一、证明的概念
二、证明的构成
第二节 证明的分类
一、刑事诉讼、行政诉讼、民事诉讼证明
二、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
第十一章 证明对象
第一节 证明对象概述
一、证明对象的概念
二、证明概念的特征
第二节 三大诉讼证明对象
一、刑事诉讼证明对象
二、民事诉讼证明对象
三、行政诉讼证明对象
第十二章 证明责任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和掌握证明责任的概念、源流演变以及三大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结合案例,能够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三大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
证据责任概述
一、证明责任的概念
二、证明责任的意义
三、证明责任的演变
三大诉讼证明责任
一、刑事诉讼证明责任
二、民事诉讼证明责任
三、行政诉讼证明责任
第十三章 证明标准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和掌握证明标准的概念和意义以及三大诉讼中关于证明标准的规定。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大诉讼关于证明标准的规定和异同
证明标准概述
一、证明标准的含义与意义
二、证明标准的设定
三大诉讼证明标准
一、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二、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三、行政诉讼证明标准
第十四章刑事诉讼证明过程
第十五章 民事、行政诉讼证明过程
第十六章 推定和司法认知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和掌握三大诉讼过程当中证据的搜集主体、证据的搜集和保全方法以及对证据的审查判断规则,注意三大诉讼在此领域的一些特殊规定。理解和掌握推定的概念、分类以及在诉讼法中的规定,理解和掌握司法认知的概念、特征、功能、范围、程序和效力等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证据搜集方法限制、证据的审查判断方法、推定和司法认知
刑事诉讼证明过程
第一节 刑事证据的收集和保全
刑事诉讼证据收集主体
刑事诉讼证据收集原则和要求
刑事诉讼证据的保全
第二节 刑事证据审查判断
证据审查判断的概念
各种证据的审查判断
民事、行政诉讼证明过程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明过程
民事诉讼证据的收集
举证时限
证据交换
质证与认证
第二节 行政诉讼证明过程
行政诉讼证据的收集
证据的调取和调查
质证和认证
第十六章推定和司法认知
第一节 推定
推定的概念和特征
推定对于诉讼的意义
推定的分类
第二节 司法认知
司法认知的概念
司法认知的特征
司法认知的意义
司法认知的程序
司法认知的效力
撰稿人:鹿庆梅 审核人:袁曙光
上一:【法学】《专业实习与学年论文》教学大纲
下一: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请点击课程名称获取 20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