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教学大纲
The Law of Protection for Circumstance&Resource
课程编码:07A11519 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法学
推荐教材:
周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
参考书目:
1.蔡守秋:《环境资源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金瑞林:《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3.陈泉生:《环境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97年
4.叶俊荣:《环境政策与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5.陈慈阳:《环境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6.[法]亚历山大•基斯:《国际环境法》,张若思编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
7.[日]原田尚彦:《环境法》,于敏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
8.江山:《法的自然精神导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
9.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
10.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1.蔡守秋:《调整论——对主流法理学的反思与补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12.王树义:《俄罗斯生态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吕忠梅:《环境法的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14.周珂:《生态环境法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
15.柯泽东:《环境法论》,台湾大学法律学系法学丛书编辑委员会,民国1988年
16.钭晓东:《论环境法功能之进化》,科学出版社,2008年
17.郑少华:《生态主义法哲学》,法律出版社,2002年
18.杜群:《环境法融合论》,科学出版社,2003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系统学习,旨在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环境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精神与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环境法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环境法律的规定分析和解决环境法律问题的能力。
环境保护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证,环境法是一门新兴的法律,环境法学则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个法律分支学科。全书共分四编,理论体系包括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总论着重论述环境法的基础原理、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分论部份包括国内法和国际法两部分,国内法部分采纳污染防治法和生态保护法的二元论结构主张,理论体系构建上只在强调总论对分论的统领关系、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的融合关系、生态环境各领域保护的层次关系、国内法与国际法的衔接关系。
课程的基本要求
1.环境与资源法学作为法学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环境法学的发展状况和我国及国际的相关环境问题及各项法律制度产生的背景,掌握环境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我国环境法的主要制度和内容,学会运用环境法律知识解决和分析环境问题。
2.课程结束之后组织期末考试一次,考试的重点是是课堂上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及案例分析;就环境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分小组讨论;就本课程的教学和理论进行研究,并与教研中心开展研究活动。
3.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请环境方面的专家、学者或实务工作者给学生开讲座或与座谈、讨论,同时让学生搜集现实中发生的环境法案例,并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分析和解决,锻炼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绪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环境科学基本问题,为学习和研究环境法学奠定基础。正确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规律,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分类,进一步认识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引导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不同学科意义上环境概念的区别和联系、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解决、人类不同的环境观和环境保护的产生与解决。难点是如何理解环境、自然资源与生态的关系。
[授 课 方 法] 以讲授为主,通过设疑、提问、案例等形式开展启发式理论教学。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不同学科意义上环境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二、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解决;
三、人类不同的环境观;
第二节 环境保护
一、环境保护的产生与解决。
二、我国的环境保护
第二章 环境法概述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法的概念和特点,了解环境法产生和发展过程;理解环境法的目的、作用和应用范围;理解并掌握环境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使学生掌握环境法体系、掌握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含义;了解环境法基本原则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环境法的概念、特点;环境法律关系;环境法的体系和环境法律原则。难点是环境权的法律问题。
第一节 环境法的概念和特点
一、环境法的概念
二、环境法的特点
第二节 环境法的目的和价值
一、环境法的目的
二、环境法的价值
第三节 环境法律关系
第四节 环境法的体系
一、西方国家环境法体系
二、我国环境法的体系
第五节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一、协调发展
二、保护优先
三、预防为主
四、环境责任
五、公众参与原则
第三章 环境法的主要制度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 使学生理解主要环境法律制度的概念,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环境法律制度的内容和应用范围。
[教学重点与难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环境标准和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的内容和应用范围。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三同时”制度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二、三同时制度
第二节 行政许可制度
一、环境行政许可制度概念
二、行政许可制度的内容
第三节 环境标准与限期治理制度
一、环境标准
二、限期治理
第四节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制度
一、循环经济
二、清洁生产
第五节 排污收费制度
一、排污收费的概念和作用
二、排污费的征收
三、排污费的管理和使用
第六节 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一、环境事故报告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二、环境事故报告制度的内容
第四章 环境法治 建议学时:4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立法的机关和立法权限的划分;了解我国环境行政管理机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我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行政程序、执法特点、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司法的特征、原则;掌握环境民事、行政、刑事司法的相关法律问题;了解我国环境教育形成和发展过程、环境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第一节 环境立法
一、环境立法的概念
二、环境立法体制
第二节 环境行政
一、环境管理体制
二、环境管理程序
第三节 环境司法
一、环境司法概述
二、环境民事司法
三、环境行政司法
四、环境犯罪
第四节 环境教育
一、环境教育的兴起、发展
二、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的内容
第五章 环境侵权与环境民事责任 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 环境侵权与民事责任是环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最强有力的手段。完善环境法律责任制度是环境法有效实施、遏制环境问题深化的重要保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本章教学,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免责事由、承担方式、救济途径。教学难点是环境共同侵权的认定及责任分担。
第一节 环境侵权
一、环境侵权的内容
二、环境侵权的特征
第二节 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一、过错责任
二、无过错责任
第三节 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免责事由
一、构成要件
二、免责事由
第四节 环境民事责任的承担
一、环境民事责任承担的方式
二、共同侵权
第五节 环境侵权的救济途径
一、自行协商
二、调解
三、仲裁
四、诉讼
第六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 第七章 大气污染防治法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状况,掌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制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防止环境污染的主要制度;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制度;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的区别和联系。
第六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
第一节 环境污染概述
第二节 环境污染的特征
一、我国污染防治的立法现状
二、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制度
第七章 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一节 大气污染防治法概述
一、大气污染的概念
二、我国大气污染的立法状况
第二节 防治大气污染的主要法律规定
一、大气污染的监督管理体制
二、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制度
第八章 水环境污染防治法 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目前关于水环境污染状况,掌握我国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制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制度;水污染的法律责任
[授 课 方 法]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以讲授为主,通过设疑、提问、案例等形式开展启发式理论教学。
第一节 水环境污染问题
一、水污染的概念
二、水污染的类型和危害
第二节 防治水污染立法概述
一、国外水污染防治立法
二、我国水污染防治立法
第三节 我国防治水污染的主要法律规定
一、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原则
二、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制度
第十章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十一章 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目前关于噪声、固体废物和放射性的环境污染状况,掌握我国噪声、固体废物和放射性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制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制度
第十章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一节 环境噪声污染问题
一、环境噪声的概念
二、环境噪声的特点和危害
三、我国的立法现状
第二节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概述
一、国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
二、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
第三节 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
第十一章 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
第一节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一、固体废物的概念
二、固体废物的危害
三、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
第二节 放射性物质污染防治法
一、放射性物质的概念
二、放射性物质污染防治立法
第十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 第十三章 生物资源保护法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 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基本法律制度,了解和掌握土地、水、森林、和草自然资源保护基本法律制度的内容和应用范围。
[教学重点与难点] 自然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制度;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主要法律规定;森林保护的主要法律规定。
第十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
一、自然资源概述
二、自然资源的法律保护
第十三章 生物资源保护法
第一节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
一、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规定
二、保护野生植物的法律规定
第二节 森林资源保护法
一、森林资源保护的立法
二、森林资源保护的原则
三、森林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制度
第十四章 非生物资源保护法 第十五章 特定区域环境保护法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基本法律制度,了解和掌握土地、矿产资源、特定区域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内容和应用范围。
[教学重点与难点] 非自然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制度; 土地、矿产资源、特定区域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
第十四章 非生物资源保护法
第一节 土地资源保护法
一、土地资源概述
二、土地资源立法
三、土地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规定
第二节 矿产资源保护法
一、矿产资源概述
二、矿产资源立法
三、矿产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规定
第十五章 特定区域环境保护法
第一节 特定区域环境和法律保护
一、特定区域环境
二、特定区域环境的法律保护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
一、自然保护区概述
二、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法律规定
第十七章 国际环境法的概述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环境法的主概念和渊源,并掌握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了解国际环境法实施的方式和国际环境纠纷的解决途径。
[教学重点与难点] 国际环境法的渊源;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第十七章 国际环境法的概述
第一节 国际环境法的概念
一、国际环境法的概念
二、国际环境法的渊源
三、国际环境法的体系
第二节 国际环境法的一般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二、尊重国家主权及不损害国外环境原则
三、共同但有区别原则
四、国际合作原则
五、预防原则
六、谨慎行事原则
第三节 国际环境法的实施
一、国内实施
二、国际执行
第四节 国际环境责任和争端的解决
一、国际环境责任
二、国际环境争端的解决
撰稿人:李玉玲 审核人:苑敏
上一:【法学】《专业实习与学年论文》教学大纲
下一: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请点击课程名称获取 2014版)